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落在6月6日前后(5日-7日)。在该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一词之意,是黄河流域地区在此时稻子已结实成"种",而结实的稻子榖粒上长出了细芒。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间的分界点。到了此时,华南地区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转变为午后雷阵雨。天气也会逐渐转为干热,使得不适合夏日栽种的农作物的生长率、存活率相对降低。而长江中下游以及日本南部地区则在此时进入梅雨季节。而太阳也在芒种当天直射澳门地区。

物候

芒种在大中华地区分为三候,即:

螳螂生:螳螂破卵而出。
鶰始鸣: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开始鸣叫。
反舌无声:反舌鸟停止了鸣叫。

至于日本,则在江户时代由历学家涉川春海改订了七十二候,使之符合日本之气候风土。因此,芒种在日本分为以下三候:

螳螂生:螳螂破卵而出。
腐草为萤:萤火虫开始出现。
梅子黄:梅子果实黄熟。

文献记载

《历书》:"斗指已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

《周礼·地官·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郑众注:"芒种,稻麦也。"

习俗

中国古代在芒种日当天,民间会有祭祀花神的仪式,以饯送花神归位,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意。《红楼梦》中也有描述此习俗之景况。而皖南地区则在芒种时节有安苗的习俗。该习俗始于明初,是为了在种完水稻后祈求秋季有好收成,以新麦面蒸发包,将面捏成蔬果、谷物与家畜的形状,并用蔬菜汁将其染色作为供品。至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侗族则在芒种日有打泥巴仗的习俗,当日新婚夫妇一同至田间插秧,并在插完秧苗后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河北省盐山县则在这天有"嫁树"的习俗,用刀在枣树上划几下,以求多结果实。日本各地在芒种时也有各种祈求丰收的农业祭祀活动。

俗谚

"芒种夏至,檨仔(芒果)落蒂":台湾南部的芒果会在芒种前后采收并上市。
"芒种蝶仔讨无食":芒种时,许多花种的花期已过,导致蝴蝶没有大量花粉可以采食。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降雨,就会持续下到农历五月,导致没有任何土地是干燥的。到了农历六月则会转为炎热的天气。
"芒种疯鲨":台湾鹿港一带海域在芒种前后会有鲨鱼出现。
"芒种逢雷美亦然,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时,若有大雷雨降临,即为丰收的预兆。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江苏、安徽、四川、湖北、贵州、江西等地俗谚。有指夏季炎热的天气使人们变得懒散者,亦有指因阴雨天多容易滑倒者。
"芒种忙忙栽":四川俗谚,指该地中稻与红苕移栽在芒种时接近尾声,若栽种过迟将导致产量降低。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广东俗谚,指这段期间若无雨则将干旱。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广东俗谚,指这段期间雨多。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湖南俗谚,指这段期间雨多且容易淹水。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福建俗谚,说明芒种雨量与台风之关系。

好友分享:

24节气列表

  • 大寒
  • 小寒
  • 冬至
  • 大雪
  • 小雪
  • 立冬
  • 霜降
  • 寒露
  • 秋分
  • 白露
  • 处暑
  • 立秋
  • 大暑
  • 小暑
  • 夏至
  • 芒种
  • 小满
  • 立夏
  • 谷雨
  • 清明
  • 春分
  • 惊蛰
  • 雨水
  • 立春